“但是他老人家不知道的是,商业繁荣也可以让国家繁荣,只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商人的财富也可以转化为国家的财富。”
“更何况,商业自古有之,不是想禁止就可以禁止的了的。”
“前宋真宗时期,朝廷收入1.6亿两白银,但是我朝自洪武元年到今天,每年朝廷收入不过3000万两白银,不到前宋的百分之20。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每年的农税收入占据我朝收入的百分之80左右,商税不及百分之10。”
“圣上这是重农抑商吗?!这分明就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让商人获利。”
“本官在上元县收取商税不足半载,不但养活了整个县衙,而且还有余钱修桥补路,开设学堂,养育孤寡。”
“所以本官做了这么多让百姓收益的善政,何错之有?!”
“难道循规蹈矩,严格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治理地方的才是好官吗?!”
“好官难道不是让治下百姓过得很好吗?!”...
叶瑾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几乎将本朝的税收制度贬斥得一无是处。
老郭头最开始十分愤怒,不过强压着怒火耐心听叶瑾说完之后,他居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郭标同样如此。
就这样,几个人都没有说话。
小院里顿时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除了偶尔响起木炭烧裂的声音,再无别的声响。
这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老郭头突然沉默着站了起来,什么话都没有说,龙行虎步一般就朝小院门口走去。
郭标见状也立即站了起来,对叶瑾拱了拱手道:“今日多谢美瑜老弟的款待,来日若是有闲,我父子再来县衙叨扰。”
叶瑾赶紧道:“现在天已经黑了,城门早就关上了,你们就在县衙住下吧,反正房间多的是。”
郭标摆摆手笑道:“美瑜弟不用费心了,我们在城里有故交,一会儿自去投宿便是。”
“那行,那我就不留你们了。”叶瑾拱拱手道。
将这对奇怪的父子送出了县衙,已经吃成小花猫的婵婵突然开口道:“公子,刚才那个老伯伯好凶啊,一瞪眼的时候吓死人啦...不过他们应该不是寻常百姓吧,会不会是京城里来的大官啊?!”
叶瑾浑不在意的说道:“百姓也好,大官也罢,与我何干?!刚才没吃饱,走,再陪公子吃烤串去。”
“好嘞。”婵婵顿时甜甜一笑,亲昵的挽着叶瑾的胳膊就进了后院。
————
ps:接近3000字大章,这一章估计有些大大看的有些无聊,主要是讲明朝粗鄙的税收制度,不过这一章十分重要,为主角后来的改革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如果不喜欢看这些内容的大大耐心一些,跪求鲜花、月票、打赏、评价票、书评。特别是月票,到现在一张都没有,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