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臻穿越汉末,觉醒【神级武道系统】,只要日夜不辍就能不断提升气力,甚至获得寿命,用以长生。
开局投身曹营麾下,准备混个好前程,做个文臣,绝不上战场冒险厮杀,同时等待武道大成,长生享乐。
但随着武艺增长,卫臻根本藏不住了。
寿张单枪匹马斩杀敌寇,救下鲍信。
鲍信:“真乃当世猛人!”
宛城和典韦二打数百,力拒城下。
典韦:“你能单手举城门闩?”
官渡之战。
颜良力退李典,张辽,乐进数人……士气低落之时。
曹操:“快去请军师!帮我斩颜良!”
徐臻:“纯军师,真的,武艺单纯只是爱好。”
如需换源功能请使用手机阅读,进入加砖吧手机版
192年。
也就是初平三年。
青徐黄巾攻入兖州,杀任城相,抢掠无数,又杀刘岱而祸乱。
各地太守举曹操为兖州牧,请其入主兖州,平贼除乱。
曹操欣然而行,此前在黑山大破黑山军,得了不少名望,于是广为在乡内招募新丁。
求贤纳士,发求贤令于境内。
一时间,当地乡勇相应,士人云集,投入麾下,准备立功除贼。
卫臻,就是其中之一。
……
曹营。
卫臻在门口等待了许久。
侍卫入营通报之后许久还没出来。
他在等待之余,打开了自己的系统界面。
【武道系统】
【宿主:卫臻,字子逸】
【枪术:融会贯通(18%)】
【刀术:登峰造极(1%)】
【御术:渐入佳境(80%)】
【气力:比6石108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寿命:42年2月】
【潜力点:0】
卫臻并非是这个世界的人,而是穿越而来,同时觉醒了武道系统,只要气力增长,就可以获得潜力点,用来提升各种能力。
甚至是寿命。
不过,寿命不包括意外,如果在乱世之中,被一群山贼围住,或者是上战场厮杀,也可能会力竭身亡。
所以卫臻打算到曹营来,做个安静的谋臣,效仿贾诩一般左右逢源,看通世事。
和士族搞好关系,忠于职守,赢得名望,然后苟到后期再说。
至少把寿命先提升上去。
所以他来到了曹营。
不用跟随刘备奔波,不用去江东当高危文武。
跟着曹老板,方便立功,又可以苟到天子脚下,以后还能转去富庶的邺城。
不多时,从营内走出来一个中年文士。
面色严肃,眼神凌厉,头戴冠帽身穿黑色袍服,出来之后径直向卫臻而来,鞠躬道:“在下兖州司马,荀彧,字文若。敢问足下自何处而来?”
“在下卫臻,字子逸。”
“是河东人士。”
河东倒是有卫氏,随便编一个便是了。
反正也是黑户,不说个来历人家不一定敢接纳。
荀彧点点头道:“卫子逸,你敢言有平贼之策,是否真有此自信?”
“有的,”卫臻老实的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道:“青徐黄巾在青州被刘备和田楷击溃,所以才难逃下兖州。”
“也只能下兖州,因为北上还有袁绍与公孙瓒,他们不敢去,兖州羸弱无名将,是以敢侵入劫掠,但实际上,看其行进之方向,应当是入太行而与黑山会和。”
“如此黑山壮大,青徐黄巾余贼在劫掠之后,便可将财物囤于山中,山中路途艰险,不易围剿,是以曹公也不能耗费精力而去。”
“只需在太行一带沿途而击,可逐步蚕食其志,又以招降相诱,让青徐黄巾溃而归降。”
“嗯……”
这人倒是实诚。
荀彧听完了他的话反倒是不想再试探了,刚见面就能把话直接说出来,一点心眼都不留,如此之人岂能为谋?
也太老实了吧?
想到这,荀彧忍不住展露笑意,摇头道:“足下真是……若我将你驱走,把你这番策论自己用以邀功,你岂不是白跑一趟?”
“颍川君子,必有风骨,百年清誉,不得为贼,足下冰清玉洁,仪表尚且如此清白,人品又怎会做此肮脏之事?”
卫臻同样是拱了拱手。
一脸的真诚。
这一下,荀彧又愣住了。
冰清玉洁?!
这评价这么高?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
荀彧忽然眼睛一亮,这人不是没有心眼,而是了解我的为人,所以才敢直接说出来。
这份风采,倒是颇有点……潇洒之感。
有点意思。
“请,入帐一叙。”
他正色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此人有谋略,应当多问。
卫臻则是双手一礼。
这样的话,差不多就稳妥了。
接下来无非是面试缓解,荀彧心中有什么想问的,他尽全力一一作答,现在曹营正式用人之际,哪怕是荀彧不满意,也会让他随便去什么营帐下做个小小的门客。
那也算是有了栖身之地。
总比之前,一直在村子里好。
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经常有战乱,种地都种不安稳。
甚至还会随时遭遇山贼劫掠。
光是死在卫臻手底下的山贼,都不下一百了。
这时候,荀彧注意到了卫臻背上长棍状的麻布包袱,判断出那是一杆长枪,顿时意外道:“你还练武?”
“爱好,乱世保身嘛……”
“那,足下是否可以展示一下武艺?”
“不必了,不必了,在下不善此道,真是爱好。”卫臻顿时心虚摆手,没办法,也不是故意要显摆,这把枪是自己请村子里一位姓蒲的工匠打造。
然后一直用了大半年,养了挺久的,舍不得丢。
必须要带来,他还以为不会被注意,毕竟乱世行走,带把枪带把刀在身上,很合理吧?
荀彧也不逼,但他觉得卫臻可能过谦了。
儒生文士,特别是士族之中的文士,都学六艺,其中御与射,都和武艺有关,所以荀彧也懂一写。
乱世初那些好为游侠之人,不也是这样带着刀枪在外而走,这人说不定是个豪侠。
……
PS: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
书里以这个为标准,懒得去细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