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出粉率差不多是80%。
也就是三百七十五斤。
凑个整,四百斤。
做一千个馒头肯定没问题。
陈泽从另一个仓库取出一辆三轮车。
带上四百斤小麦,就准备去城里磨面。
顺便也买点碱面回来。
他打算用老面发酵的方式,做这一千个馒头。
所谓老面。
就是用面印子来发酵。
众所周知。
馒头发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老面发酵。
当然,这年代,这是主流的发酵方式。
还有一种是酵母发酵。
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吃过老面发酵的馒头,再吃酵母做出来的馒头,就有点不适应了。
因为老面发酵的馒头,个头更大,更紧实,关键麦香更浓,口感更佳。
比酵母做出来的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这个吃不饱的年代,大家都更喜欢用老面发酵来做白面馒头。
但是老面做的馒头,容易酸。
需要用碱面来中和。
除非技术特别好,能掌握那个火候,不需要碱面中和。
陈泽的烹饪技术,咋说呢。
能吃,过得去。
但优秀肯定算不上。
也做不到把握那个发酵的火候。
“正好基地的碱面也用完了,进城顺带一起买了。”
……
“陈老师,骑个三轮车去哪啊?”
山下,村民们热情打招呼道。
“去趟城里。”
陈泽笑笑。
然而去往城里的路上,
陈泽遇到不少灾民。
一个个瘦骨嶙峋的。
触目惊心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
再次深深感受到了大饥荒即将到来的威胁!
“可惜啊,赤地千里,就算种超短期小麦,也肯定颗粒无收。”
想到这。
陈泽心里也泛起一股无力感。
纵然他想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做点什么。
但至少目前为止。
他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