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砖吧”最新网址:http://www.jiazhuan8.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加砖吧 > 历史 > 1855凤凰涅槃 > 第五章 磨刀霍霍向清妖(下)
基于搜索引擎自动抓取技术,源网站:http://b.faloo.com/1363760_5.html

1855凤凰涅槃 第五章 磨刀霍霍向清妖(下)(2/3)

章节列表
操典里详列了在何种地形下使用何段击的内容,倒是不用陈玉成操心如何改进。

他下达了每三日一操练的命令,剩余日子里也只能让士兵们让火枪吊着砖块进行瞄准练习,当然了,想要滑膛火绳枪、燧发枪能够准确瞄准目标无疑是天方夜谭,从它们诞生开始都是作为密集杀伤武器出现的。

但陈玉成也有办法,他让随营工匠在每把火枪的木托上刻下了每个使用者的姓名,并让士兵们在操练时记下大致的参数,比如枪口是抬高、降低、偏左、偏右几分,等等,经过几场战事后再进行校准。

最后刻在姓名旁边,若是此人牺牲了,后人使用时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饶是如此,密集使用火枪对付密集敌人依旧是不二法宝,但在埋伏战时枪法高低就大有分别了。

陈玉成这次操练的重点在长枪兵。

对于这种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清军都大量使用的武器,陈玉成异常重视,首先,他决定将长枪的枪柄加长一尺,蕲州城里的木材自然有限,不过他还是让随营工匠率先为他的亲卫旅装备上了。

按照他的计划,一个月后北上大别山募兵时会将亲卫旅的长枪枪柄配齐,大别山区各县是湖北负责提供枪械的主要来源之一,那里有大量合适制作枪柄的木材,也有大量的工匠可用,届时陈玉成准备将其一网打尽。

然后就是操练了。

他在大校场一端树立了一排人型木偶,自然是在木桩上裹上厚厚的稻草制成,每日长枪兵需要花费一个时辰做两个练习。

一个是站立刺击,一个是跑动刺击。

至于方式,他也逃不出传说中的左刺大法,再让军中擅使长枪者规范握枪姿势,比如双手如何放置最为省力,如何利用身体各部分发力,等等。

无非是长时间、机械地练习罢了,陈玉成麾下的长枪兵没有一个没有经历过实战,大部分也杀过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怯战一说,无非是精益求精罢了。

将长枪兵大量集中在一起进行集团式、排列式刺杀是一个练习方式,以伍为单位配合刺杀是另外一个练习方式,后者的练习反而更多,因为依着时下太平军的作战方式,多半是在非平坦地形作战。

陈玉成虽然二世为人,但一开始也逃不出这个窠臼。

陈玉成最看重的还是火炮、火弹。

火炮不用说了,太平军、清军都异常重视,自从金田起义开始,双方对轰的场面就屡见不鲜,清军有强大的后勤,重型、中型、轻型火炮都有,因为之前一直在流窜作战,太平军手里的火炮很少有超过五百斤的,大部分都是两三个人就能抬走的三百斤以下者。

还有,双方都注重火炮的射程,对于短管火炮的用途均未掌握真谛。

清军对铅弹重达半两的抬枪视为至爱,但在知悉军中尚有不少这种枪械以及相应的弹药后陈玉成顿时眼睛一亮。

他决定将这些弹药用在火炮上,无非是将三十枚、总重达一斤半的抬枪弹丸集中在一起,用一个网兜制成一个圆柱形弹体,其底部镶嵌一块与两百斤短管火炮口径差不多的薄木板。

装填时将弹体捅入炮膛,让其与底火紧紧相连,经过多日的试验后最终确定了底火的用量,由于需要推击的并非实心弹,实际上用一斤黑火药就能将其推出,在高温高压下,弹体底部的薄木板会在瞬间烧毁。

弹体出膛后会呈现一个扇形打击面,虽然射程极近,只有二十米左右,但对于已经冲到眼前的敌人大量杀伤那是再好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湘军在后期就大量使用此物,让曾国藩也赞不绝口。

营中还有十门长度不到一米、重量在两百斤左右的短管火炮,陈玉成决定北上募兵时全部带上。

至于骑射,陈玉成没有短铳,加起来也只有几十匹马,而且那玩意儿实在太过麻烦,还不如射箭来的快意,便让猛将刘昌林带着四百名从刀盾兵中转过来的骑兵轮流练习。

对于骑兵,陈玉成对其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无非是用在侦查、通讯上,想要对付计划中的曾格林沁骑兵,这点力量显然不够看,他还需要外力。

不过,他了解的是,北上的林凤祥、李开芳大军由于一早就知道可能遭遇清军骑兵,队伍中也有几千所谓的骑兵,但在科尔沁亲王曾格林沁的骑兵面前完全不够看,想要击败他,必须另辟蹊径。

轰轰烈烈的打着东王操典幌子的“新式”训练开始了,由于粮草、弹药尚足,加上刀疤脸杨震的存在,训练进行的很顺利。

一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按照计划,这些经过陈玉成亲自训练过的卒长以上军官回到自己的军营后需要对麾下的将士依葫芦画瓢进行训练,与此同时,陈玉成的亲卫旅在他自己以及旅帅陈聚成的带领下也基本训练完成了。

各军帅下面的亲卫旅多半是从全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在勇猛、聪明、识字方面都是高出其它营头一头,接受新鲜事物也快得多,虽然只练了一个月,但在陈玉成看来,基本上成军了。

整训完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