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颠覆建文朝的乱臣贼子。
读书人畏惧燕王的武力,虽在明面上不多表现。
但天下人免不了在暗中嚼舌根,说他得位不正。
暗骂他为燕逆。
而他编篡《永乐大典》就是告诉天下人,他要为他自己正名。
前有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后开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
所以不是嫡长子怎么取得皇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位后,取得的功绩之大能够让后人无话可说。
所以他才会令人编篡此典。
想到这里。
龙椅上朱棣闭上了眼。
心中暗念道。
“老爹啊,你是老四,我也是老四,可你到最后为什么不选我呢?”
“若是大哥还活着,我自然不会对那个位子痴心妄想,会成为大哥手中最锐利的剑,最锋利的矛。”
“可是大哥英年早逝,他死得早了。”
“但这又给了我希望,有时候我曾感觉上天是眷顾我的,将争夺皇位的机会又一次摆在我的面前。”
“这是我距离那个位置最近的一次。”
“我不可能放弃,也不会放弃。”
“父皇啊,我本以为你会衷情于各方面都最像你的那个儿子。”
“你是老四,我是小四啊。”
“而且此时秦王、晋王两位长兄都已经死了,我才是你现存皇子中最年长的那个。”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即。”
“这是你亲自订立的皇位继承规则。”
“况且我也是马皇后所生的。”
“现在是长子,更是嫡子。”
“可你偏偏把皇位传给那个乳臭未干而且还是庶出的允炆小子”
“老爹啊,你太偏心了。”
“我会向你证明,我才是最像你的那个儿子。”
“你所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甚至会比你更加优秀。”
让天下人彻底闭嘴,在百年之后还在诉说着我的功绩。
就在这时,在殿前执勤的锦衣侍卫,忽然闯入殿中。
神色慌张向朱棣禀报道:
“报!”
“陛下,不好了,殿外的天空中惊现神异之象!”
神异现象?
朱棣闻后,却是紧皱着眉头。
遂即他,将目光投向大殿一隐秘角落,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人。
看到姚广孝安之若素站在原地。
朱棣那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这时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拱手向着朱棣道着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此乃祥瑞之兆。”
“《永乐大典》在我朝编篡完成,天道有所感应,便赐下此等祥瑞。”
望着向着朱棣解释的内阁首辅解缙。
群臣不知如何作答,便默认了解缙的解释,一同附和道。
“解阁老所言及是。”
“对对,陛下,就是这样的,此乃祥瑞。”
“定是天道的感应《永乐大典》的完成,对我朝的赐福。”
“哈哈哈。”
解缙所说的话让朱棣极为受用,
一时不管殿外的真相如何,便也默认了他的说法。
“走,众爱卿随朕一同前往。”
朱棣坐在龙椅上发出一道豪爽的笑声,
随后龙行虎步走下木台,向殿外走去。
刚踏出大殿,就看近处的天空中突兀出现一道屏幕,屏幕之大好似能将这处空间全部填满。
屏幕中的闪烁着蓝色的光影,将整座皇宫都覆盖了进去。
朱棣一时间惊魂未定。
哪怕是征战沙场多年,现又贵为天子,也未曾见过如此阵势。
他声音发颤着,向姚广孝询问道。
“这现象,朕闻所未闻。”
“这通天的手段难不成真是出自仙人之手不成?”
“道衍,以你渊博的学识,可能为朕解释这一现象?”
在群臣的众目睽睽之下,道衍不知从哪里出现同魅影般走到了朱棣的身边。
他温煦的笑容,一如既往。
语速不疾不慢向着他解释道。
“依贫僧之所见,这现象若不是出自仙人之手,只怕再无他人了。”
他话锋一转。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若此等现象真是仙人的手段,是《永乐大典》完成后所赐下的祥瑞。”
“便可勒令史官大肆书写此事,后令工匠刻得碑文,传于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