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砖吧”最新网址:http://www.jiazhuan8.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加砖吧 > 女生 > 抢个狐妖当老公 > 姨娘一家找上门
基于搜索引擎自动抓取技术,源网站:http://b.faloo.com/p/373874/2.html

抢个狐妖当老公 姨娘一家找上门(2/2)

章节列表
”,这就是“鑒”和“鑑”字。之后,“鑒”又声转为“鏡”。秦汉以后,镜子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也更加精良,其材质有金、银、铜、铁等。明代末期,开始出现玻璃镜。清乾隆以后,玻璃大兴于民间。至民国初年,只有少数边远地区还使用铜镜。后来随着玻璃工艺的迅速发展,铜镜才退出了生活领域。

二、天朝古代最早的“镜子论”

提起天朝古代最早的“镜子论”,可能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说”。其实,早在公元前1620年,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就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这句话中的“不(fǒu)”,同“否”。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用水作镜子,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象;一个国家只要用老百姓作镜子,就能知道治理的状况。2014年1月20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的讲话中,引用并阐述了这句话。

商汤的“镜子论”说明,早在天朝奴隶社会时期就把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了。以后,“以人为镜”的阐述屡屡出现在古代典籍中。《诗经·大雅·荡之什》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韩非子》说:“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贾谊《新书》称:“明监,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扬子法言》云:“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于斯矣。”《大戴礼记·保傅》曰:“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代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对此,汉末女诗人蔡文姬有十分细腻的阐发:“揽镜拭面,则思心当洁净;敷脂,则思心当点检;加粉,则思心当明白;泽发,则思心当柔顺;用栉,则思心有条理;立髻,则思心当端正;摄鬓,则思心当整肃。”将揽镜自照与身心修养完美结合。』

—本章完—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