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发出了“汩汩”之声,一股黑色的不明液体从池底溢出,直到淹没了大半个池塘方才停下,散发着阵阵阴寒之气。
光济见此挑了挑眉,动容道:
“竟然是鬼物聚居之所,莫非其中还有鬼王?”
他沉吟片刻,托着灵灯一步跨入池中,身形旋即被黑水淹没,消失其中。
而叶府的僻静小院中,叶老爷眼睁睁看着石桌上的古灯烛焰一闪,完全化作了幽绿之色。
......
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
随着一步跨入幽池之中,光济眼前一花,旋即又出现在了一座繁华村口,身前是一座牌坊,上书“莱霞里”三字。
从牌坊入口向内望去,烛火点点,家家户户皆有红灯笼高挂,门户大开,孩童于街道上肆意跑动,笑语之声清晰可闻,似是有什么喜事。
而在光济眼里,却是有累累荒坟重叠于屋舍之上,道路上蓬蒿满目,周围鬼火飘忽,还有野狐哀恸之声,令人头皮发麻,不自觉出了一身冷汗。
见此情形,僧人微微一笑,手中古灯向上一托,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白皮灯笼被他提在手里,向着村落之中行去。
刚入村口,便有好奇的孩童发现了光济,纷纷跑过来聚成一团,打量他这个陌生人。
而当光济看向他们时,又哄笑着散了开来,你推我攘地跑了个干净。
若非光济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群鬼火在自己身边上下沉浮,随着气流不断跟随前行,恐怕他真会为孩子们的淳朴而心生喜悦。
屋舍散布在两旁,一条道路延伸向远方,行不过几步,一名老妪突然出现在旁边,看着光济,慈祥道:
“这位小师父,可是新近来我莱霞里,想寻个地方借宿一晚?”
话语间,似是齐鲁人士。
光济笑道:“确实如此,不知婆婆家里可有多余房间?”
老妪笑得眯起了眼,摇头道:
“老婆子家里可没地方了。不过我们村的杨员外今日办喜事,小师父若是有意可前去化个缘,讨碗斋饭吃。至于歇脚的地方,似那等大户人家,自是不缺的。”
光济一手提着白皮灯笼,另一手单掌竖起行了一礼,便转身向着村中行去。
那老妪还在后面提醒道:“村中最大的那座宅子便是。”
按照其人指点,光济不过向前踏出几步,一座气派的大院便极为突兀地出现在不远处,中门大开,不断有三三两两的村人自周围走出,进入其中。
对着这不走心的幻术叹了一声,光济把提着的灯笼换了个手,便走到了杨府之前。
门口两个面色惨白,口唇鲜红的家丁连看都不看,便将他放了进去,一举一动间都透着一股僵硬之意。
进了大院,只见院中满满当当地摆着流水席,菜肴丰富,鱼肉不缺。
不少村民已经入了席,正狼吞虎咽地扫荡着桌上美食,不时还抬眼打量着光济,眼冒绿光。
但见他身形虚荡,手中还提着白纸糊的灯笼,便又不以为意地收回了视线,自顾自地胡吃海塞起来。
“一群流落他乡的孤魂野鬼,怕是多年不曾享受飨牢之事了。”
光济眼含悲悯,扫了一众村民一眼,便对着一旁管事模样的人道:
“阿弥陀佛,出家人新来这莱霞里,欲要拜会此地主人,不知可否代为通传?”
这管事模样与方才门口的两个家丁如出一辙,衣物颜色富丽,面容苍白如纸,但嘴唇、脸腮部位却是一片鲜红。
见光济同他说话,这管事迟疑了片刻,方才慢悠悠道:
“小的......这就......前去......”
边说边迟钝地转过身子,连光济跟在他后面都不曾发现。
有这管事带路,光济在杨府中自然是畅通无阻,不过也有那些婢女、仆役对他视若无睹的原因在其中。
对此,光济也是毫不惊讶,似乎早有预料。
跟着管事在杨府之中绕了几圈,光济终于来到了一座颤颤巍巍的高脚木楼之前,眼看楼中烛火熊熊,将一男一女两道影子清晰无比地投射在窗纸之上。
光济还真有些担心,若是不小心走了水,这座“木楼”能撑多久?
正当他来到楼下欲要登楼时,便听得楼中有男声传来,年纪轻轻,不知是那杨员外什么人:
“九娘,如今三书六礼已过,你七魄尽数在此,爽灵、幽精二魂也于前不久被我招来。你若是从了我,我们便做一对恩爱夫妻,在此逍遥。
-->>
“加砖吧”最新网址:http://www.jiazhuan8.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