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的所有官员最近都有些过分的忙碌,尤其是工部尚书,他作为堂堂一部尚书,竟然亲自带着人去将农田里面的鸡鸭鹅等全都抓了起来进行圈养。
虽然他并没有亲自动手,但是亲自带着人下田这一点就已经颠覆了以往官员高高在上的形象。
而他这样的举动,其实是长孙无忌授意的,因为他亲自下到农田这个地方,就会引起大量的农民进行围观,百姓们都会好奇,像这样高级的官员,为什么要亲自下田呢?
有了百姓的围观,那么他们就会自动成为一个宣传部,不需要朝廷做任何的措施,他们就能够将家禽被朝廷圈养的相关消息传播的天下皆知。
而且随着工部鼓励这样的行为以后还会下达相关措施,鼓励农民圈养家禽,告诉他们家中的家禽,除了食用以外,如果能达到一定的数量,将会给予银两的奖励。
这样的刺激下,大部分的农民在种植以外都会让自己家的老婆,或者说是女儿去负责家禽,这个不需要干体力活的版块。
对于女孩子来说,不需要下田地就能够为家里出一份力,她们也十分乐意,在完成的相关工作后,还能够去官府领取报酬,很多百姓都对此乐此不疲。
而刚刚解决了寒冬问题的百姓们,还不能够理解圈养如此多的家禽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增加一份饭桌上的肉吗?
林业一直都在无私的往外奉献小鸡和小鸭等家禽,以保证不会断苗,在短时间内就足够让大部分的农民都拥有二十只以上的家禽作为第一批圈养的。
三个月以后,一户农家就会拥有二十只已经成年的家禽,二十只成年的家庭当中,又会继续生产配对,那么再过三个月以后,每一户人家都会至少拥有翻十倍的家禽数量。
要知道一只家禽生产蛋的数量能够存活下来的数字,一般都在十到二十,所以当每一户农民家里都有二十只可以进行配对的家禽时,就将会得到翻倍的数量。
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选择把这些家禽宰杀了以后摆到饭桌上作为补充营养用的肉类。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缓解了百姓缺少营养的问题,并且将蝗灾防范于未然。
但是随着这一次官府将李世民新的政策颁发以后,百姓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文化的弱点,也就暴露了出来。
有些时候一整个村子一百多口人,但是却并没有人理解李世民的新政策是什么意思?只能够到隔壁的村子去寻找读书人来和他们解释。
这种比较勤快的村子,还能够懂得贯彻皇帝下达的命令,但是有些村子仗着自己的村里没有人会读书写字,干脆就把这些政策置若罔闻。
这样会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自己的村落遭受他无法承受的毁灭性打击。
而对于整个大唐来说,也是冰山一角的损失,但是也不能够听之任之,否则就是给了某些言官一个借口,可以用来声讨李世民。
面对那些言官,无论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都头疼的厉害,按照老祖宗的规矩,言官闻风可谏,而且无罪,哪个皇帝如果判处有罪那就是昏君。
李世民一向维护自己的名声,当然不愿意让自己背上骂名。
因为这件事情,李世民都有些焦头烂额,关于政策的史诗并没有真正的上行下效,大部分的普通农民并没有做到完美的史诗,他的策略那么从农民那里保护水稻的行为就只能失败了。
现如今,李世民十分忧愁,万一林业所说的话,是一定会发生在将来的,那么他该怎么做才能够让那些农民保护水稻呢?
长孙皇后心疼自己的丈夫为了国家大事忧愁的模样,干脆劝他不如一起去林业那里坐一坐散心。
刚好现在灾民的事情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长安城内外已经平静下来,他们两个先出去查看一番,确认安全以后,也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随时回来看看。
李雪云被关在皇宫里,这么长的时间,一直都在跟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东奔西走,恐怕早就已经惦记自己的丈夫了。
小夫妻之间久别胜新婚长孙皇后也是心疼女儿,所以变着法的想要让李世民放女儿回去。
李世民重重的叹了口气,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够答应,所以他们两个为多久以后便结伴又一次出宫来到了林业的府邸。
长孙无忌作为一直跟着他们的人,就当作是一家人出来寻乐子。
反而是林业在接到圣旨以后并没有进入长安城,另一新抚让李世民搞不清楚这个好大儿在想些什么。
既然他已经获得了圣旨,被封为亲王地位,等同于皇帝的亲儿子,那么他完全可以进入长安城,寻找愉快合适的地皮开府。
想必要不了多久,他的府门门槛都要被踏破,成为长安城炙手可热的新贵。
到时候就可以利用林业成为了所有人的眼中钉,让他在明面上顶着世家门阀的压力,而李世民就可以暗中展开行动,剔除他想要彻底剔除的爪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