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三日,曾格林沁都没有动静。
陈玉成心急如焚,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错了。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首先我做出这种选择的前提是,曾格林沁认为我部不知道他已经南下了,故此,他需要继续隐藏下来,但如果他一直藏在泰安府,难道我就在费县蹉跎?”
“我部只携带了十二日的干粮,就这样耗下去的话吃亏的还是我自己”
不过,最终他还是笃定了自己的选择。
“如果让曾格林沁与胜保汇合,他们拥有一万骑,想要打破他们的围追堵截极为艰难”
“徐州之前的胜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敌人都在自己的防区里与我作战,还没有将我当成头号对手来对付,但是拿下徐州后情况就变了,就算我与大队人马一起北上,最终的结果还是相差无几”
“想要顺利抵达阜城县,必须出奇制胜”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陈玉成心口发闷,便决定骑马在外面走一走。
雪停了,地上积雪约莫五公分厚,他这一千骑中除了马融和的侦骑,还有两百骑也给战马配上的钉套,故此,他想出去散散心问题也不大。
他最为担心的是自己不能在朱田镇待上太长时间,镇子里还有几百人口,自己虽然打着正在实施秘密军事行动的幌子驻扎在这里,但镇子上的百姓也需要过活,长期围着他们肯定不妥。
这次他将一千骑分成了三个旅,每旅三百人,蓝成春、叶芸来各统带一个旅,还剩两百人,他让张七统领,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马融和的一百侦骑,实际上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一百骑。
看起来数量不少,但与清军比较起来就不够看了,为了突出快速奔袭的目的,他这一次也只携带了一部分五十斤重的虎蹲炮,自然也需要一些马匹来驼载。
马融和部出动时往往是一半人马,剩下的人马则负责看顾那些驼载虎蹲炮和少量辎重的马匹。
朱田镇所在的地方是浚河的支流朱田河,朱田河发源于沂山,朱田镇正好卡在朱田河的出山口。
往山里面还有一段大约十里的道路,当下陈玉成带了一百骑就奔驰在这条道路上,走到尽头后,他下了马信步走上了一座小山,小山上有一座亭子,虽然天气寒冷,但他还是在亭子里朝着四处观望。
四周白雪茫茫,山势逶迤,今日是一个难得的晴天,雪下过之后白云朵朵,天地之间似乎融成了一体。
不过,雪后的天气更为寒冷,山上就更是如此了,当一阵阵寒意袭来时,他的大脑也开始了高速运转。
“按照马融和的情报,以及李开芳血书里的内容,咸丰帝显然已经将我部当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敌,而曾格林沁之所以与胜保分开行动,除了出其不意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与胜保不和,虽然他名义上是最高统领”
“但胜保为了立下功绩,行事往往并未按照曾格林沁的部署进行,这才是林凤祥部在连镇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否则,他们有三四万人马,一万多骑兵,若是同心协力的话,林部早就覆灭了”
“也就是说,虽然咸丰帝定下了由胜保处在明面与我军对峙,曾格林沁暗藏某处的计划,但对于曾格林沁来说,肯定是希望我部与胜保两败俱伤后才出现的”
“按照我的记忆,双方互相拆台的事情在围攻林凤祥、李开芳时屡见不鲜”
“胜保由于以一万多人的大军攻打只有几百人李开芳部所在的高唐州不下,最后还遭到了咸丰帝的罢黜,遣戍新疆”
“这种事情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在之前咸丰帝就有了积怨,由于我军有些威名,这才是胜保虽然拥有五千骑兵,但却不敢主动出城与我野战的唯一原因”
“因为他输不起,一旦输了,肯定是遣戍新疆的结局提前出现,而曾格林沁则会真正的大权独揽”
“在连镇那边,由于林凤祥部已经没有了马匹,周围还密布着几万清军,站在曾格林沁的立场,他只要让步军牢牢守住东西连镇就行了,无须再在那里布置大量的骑兵”
他似乎摸到了什么,但又有些模模糊糊,让他又增添了不少烦恼。
跟着他山上的只有十骑,剩余的骑兵还在山下道路上策马奔驰,马匹卷起的雪花纷纷扬扬,让九十骑看起来似乎有几百骑...
九十骑、几百骑,他似乎离自己隐约抓到的东西又跟进了一步,但终究没有彻底抓住他。
半晌,他只得长叹一声向山下走去。
走到半路时,突然一阵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扑了过来,大片大片的雪花灌进了他的脖子里,一阵彻的寒意顿时完全笼罩了他。
霎时,他的灵台完全清明了。
“对呀,事情的关键就在曾格林沁南下时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呀,既然他是秘密南下的,具体数字肯定更为保密,如果他将围困林凤祥的骑兵全部带了过来,就需要泰安府、兖州府,乃至济南府提前准备大量的粮草才行”< -->>